古代人看中“学而优则仕”的理念,尊崇学识之士,学以进官,是无数人的科举梦。书柜作为文房重器,由此备受关注。书柜,是我国古代对学识向往的浓缩,是一种文化的现象。
书柜的历史由来
书柜最早的雏形是书架,再渐渐从丰体体态的书架,演变成了今天书柜的形状。最早由诗词记载的书柜,大约出现在唐朝时期:“破柏作书柜,柜牢柏复坚。收贮谁家集,题云白乐天。”
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的,距今1100多年了。这首诗中就首次提到书柜,虽然不是红木书柜,但却是我们查到的最早关于书柜的记录。宋代到明代期间是红木书架兴起的时期,而明代是红木书柜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。
红木书柜的造型
到明末清初,中国家具发展达到鼎盛时期,红木书柜的造型也几近完美,一改往日的气息。红木书柜的结构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,上面一般是格子的形式,下面是柜子和抽屉的形式;上面通常存放经常使用的书籍,下面是史书典籍,这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:分工合理。
和一般书柜不同的是,红木书柜样式更加精美,各种透雕的装饰,使型制不再那么单调,整体外观上还有维持着方方正正的大气。有些红木书柜还采用博古架的风格,采用不规格的小格子,更加的具有观赏性。
红木书柜的优势
书柜历来是书房之重器,为书房必用之物。其风格之雅俗高下,直接反映出文人自身之情趣修养,也是装点日常生活的意境之美。红木书柜质地厚重、线条明朗、书香意气更浓,再加上经典的红木工艺,会让整个书房充满古朴的书卷味。
正因此,红木书柜成为文人雅士的最爱。一本本书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,文人的才气与书香完美结合,充斥着古代传统文化的每一个角落。